飲人觀點:預測 2022 年酒吧與雞尾酒的十項未來趨勢。

2022年是個嶄新的一年,面對去年新冠肺炎為餐飲業帶來的那場腥風血雨,至今還記憶猶新,有如美國經濟大蕭條的場景,叫天天不應,叫地地不靈,就算請林正英出馬也毫無動靜。
另一頭卻出現復刻當年的地下酒吧(Speakeasy),這是真正的台灣版「地下酒吧」,政府公告不能營業卻偷偷開店的害群之馬,久而久之卻變成酒吧業者彼此互相調侃的暗號,台灣在那段暗黑的恐懼時期,自私、利益與人性的貪婪就像猛獸出閘的暴行,令人們毫無招架餘地。

我在《新冠肺炎(COVID-19)對於酒吧業的影響》文中就提過,這場疫情是對餐飲業主的試煉,體質較為優秀的店家將會留在戰場上,「適著生存」永遠是在社會上的不二法則。
「今天很殘酷,明天更殘酷,後天很美好,但大部分人會死在明天晚上」這句話無不時的出現在我腦海裡,它像是麥克·泰森一樣的出擊,拳拳到肉。

然而,在這循環裡有人中途下車,也有老溼機不要命的入坑,無論過程如何,隨著時間的推移,我們終究都會來到"痛苦會過去,美好會留下"的局面。
從某些層面來看,餐飲業的進化論有可能是因為新冠肺炎的推動讓產業更有競爭力,消費者所屬的是評審的角色,由他們來決定誰有資格繼續浸淫在調酒的世界,換來的可能是更佳的產品與服務體驗,這何嘗不是件好事?
未來五年的科技
將會超越
過去一百年的總體
by 施房調酒研究室
數據及資料來源:

以下所整理的資料,出自於世界上較具知名度的指標性機構:
- 2022 Bacardi 雞尾酒趨勢報告
- 2022 StartUs 全球飲料技術趨勢
- 2021 Diageo 世界頂尖調酒大賽
- IWSR 國際葡萄酒及烈酒研究機構
- Inniva 飲品市場調查公司
- The Drinks Business 英國烈酒雜誌
- TTR 台灣趨勢研究
調酒未來式:
10項你該關注的趨勢
我們也觀察過去(2021)台灣一整年在酒吧、餐酒館與手搖飲的市場狀況,綜觀整理出十項將來可能的事件。
這不是一篇社會"趨勢專家"的專欄,我們專業的項目一直都聚焦在餐飲業與酒吧行業,但將會以「觀察者」的角色詮釋這篇文章與內容,以下所提供的資訊僅供參考,所有的趨勢亦可能因大環境的萬息瞬變而有所不同。
1.酒吧業人才將會持續缺乏

或許你可能覺得這有點廢話,餐飲業哪個時期不缺人?就個人觀察,在去年新冠肺炎的肆虐下,有部份調酒師被裁員,也有人趁勢轉行,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,隨著疫情回穩(但不比疫情前),餐飲業者需要大量勞工,卻發現願意投入餐飲業的族群減少,更不用說需要(相較)高技能的調酒師。
加上薪資的水平,也讓年輕人失去信心,不諱言的說,餐飲業是個薪資相對較低的工作(請參照酒吧經濟學這篇文章),年輕人看不見未來,更不用說投入勞動力較大又需要上大夜班的酒吧生態環境。
此外,我推薦這本書《我在世上最困難的行業中, 打造事業》,書中提到一個餐飲企業最重要的資產是員工,如何跟年輕的夥伴並肩作戰,讓他們願意跟隨你,在工作中打造不同的關卡,讓員工像是遊戲般的投入等新觀念。
時代與環境確實是隨時都在變化,而且只會更快,不會變慢,改變思維就能使企業的命脈更長遠。
2.調酒師將不能再只有一項技能

是的,這可能會顛覆你的思維!承如上題,這場疫情翻轉了許多事物,也壞了許多行業的腳步,包含調酒師可能意會到,當收入來源停止時,還有甚麼其他技能可以維持你的基本生活開銷? 簡而言之,就是"除了調酒你還會甚麼?",有沒有第二專長?如果沒有,那可能有點危險,我知道這很刺耳,但你可能需要正視這個問題。
調酒師的工作確實讓年輕人嚮往,光鮮亮麗,但經過這次疫情不經反思,它並非是需要超高技術/科技人才能勝任的工作,隨著這幾年酒吧一間一間的開,各種形態價位的店紛紛出世,薪水較高的店家並非"一定"需要資深的調酒師。
隨著Slash(斜槓)這個時詞的流行,人們專注往後的職涯規劃,當然這項第二專長可以結合本業做延伸,可能是行銷、企劃、網路、自媒體、設計、會計、管理團隊或是"創業"的能力,甚至是投資理財也是重要的一環,學會創造自己被利用的價值,有一天當你將成為創業主時,那就是你利用你自己的最佳時刻。
AI機器人將來會取代取多人力,我認為亞洲市場不會太快,但得先做好準備,善用不平等優勢,造就先機。
當然,如果你是有阿姨能讓你不用努力,有富爸爸或乾爹斗內的調酒師,可以直接忽略這點。
3.「快經濟」將成為中流砥柱

前陣子吵得沸沸揚揚「吃到飽用餐時間將從2小時改為90分鐘」的新聞,消費者叫苦連天,業者為了增加企業營運而更改策略,為的就是希望公司能有更高的獲利,但前提是業主須有十足的把握,確保客戶忠誠度始終如一,能否可能像周瑜上身一樣「賠了夫人又折兵」。
像這種容易複製,不需過於專業、翻桌率高,就某個層面來看,有點類似加盟連鎖的概念,酒吧這幾年紛紛出現"快經濟"模式,包含價格較親民的Highball、Draft Cocktail、RTD&Hard Seltzers、Shot 專賣店等,甚至也有 Whiskey Bar 會事先將雞尾酒成份調製(Premix)備用,以便出品更有效率。
在快經濟時代下,唯有應變轉型+聰明跨界,才能持續迎合市場需求,公司沒獲利,談夢想一切都是空;以瞬間競爭優勢(transient competitive advantage)概念為基礎,在現在的時代,沒有一項優勢是絕對的。
酒吧業者應拋棄永久競爭優勢的思維,該做的是如何透過不斷創造瞬間競爭優勢,持續累積品牌領先獲利的方針,如同調酒比賽,冠軍只有一個,如何透過每一次的賽事得分,持續保持最佳策略才是致勝關鍵。
在快經濟時代的新常態,業主已經不能再以不變應萬變了,不只要會變還要快變!我必須說,如今競爭的時代,你要一直拼命的跑,才能保持在同一個位置,如果你想要前進,就必須比現在跑得快兩倍才行。
4.無酒精與微酒精持續成長

這裡指的無酒精並非"飲料"而是Mocktail,而微酒精指的是Low-Alcohol Cocktails (國外簡稱 NoLo) ,另外還有康普茶(Kombucha)或是Hard Kombucha(一種較高酒精濃度,或是透過二次發酵)都將會是今年值得關注的趨勢之一。
你會發現,過去"調酒"與"飲料"區分的相當清楚,咖啡廳、茶店較少會出現調酒類產品;酒吧業者也不會將無酒精或微酒精的產品特列至Bar Meun上,但這已漸漸成為常態,尤其是餐酒館型態的酒吧,甚至連頂級指標性的酒吧也不得不為市場需求做改變。
另外,疫情過後,全球飲食習慣改變,人們講求更良好的"健康狀態",康普茶就會是消費新首選的飲品之一,它將會帶給人們更不同的味覺體驗,米其林餐廳也將康普茶視為常態性供應的飲品,而Hard Kombucha將會是調酒師們開始把玩的品項之一。
5.台灣在地酒廠崛起:工藝烈酒

工藝烈酒(Craft Spirits)一詞跟精釀啤酒(Craft beer)相似,在法律上沒有明確的規定,可能透過協會或是相關團體給出準則,就美國蒸餾學院American Distilling Institute (ADI)與美國工藝烈酒協會American Craft Spirits Association(ACSA)給出的定義為:每年銷售少於 100,000 加侖的酒廠(大約為 42,000 箱,每箱12瓶,每瓶750ml)
當然,這個數值跟精釀啤酒一樣,放在台灣可能不太合適。
台灣在200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(WTO)後,在貿易平等的原則下,廢止日治時代就已經實施的菸酒專賣制度,給了許多民間釀酒廠機會,也在這樣的機會下,許多人開始研究製酒流程、釀造技藝、蒸餾工藝以及種類特色。
這幾年台灣的確有不少小型酒廠悄悄出現,加上酒吧業一直推崇「在地食材」的觀念,也將環保的概念融入飲食中。
這種將由本土或在地生產的農作物,直接產地直銷,降低運輸成本、減少碳足跡,更可以讓消費端及製造端將所投入的每一分錢留在台灣,用來改善生產技術、提升農產品的品質,不僅是未來趨勢,也促進在地經濟的發展。
像是東太陽製酒、合力酒廠、白水芳華酒業、文藝復興蘭姆酒廠 、虎尾釀、霧峰農會酒莊都是在地優質酒廠。
6.素人調酒師,掌握網路流量

「流量當道」已經不再是個陌生的詞,隨著時間的推移,互聯網的世界漸漸有如牛市般的升揚,事實上,這股趨勢可能已經是現在進行式,而不是未來趨勢。
TikTok、Instagram將會成為社交媒體的主流,酒商預算、品牌曝光、酒吧宣傳很有可能在(線上)佔有一席之地,將不只是靠傳統媒體或是Facebook的廣告。
這裡指的”素人調酒師”是一般非業界人士,因個人興趣而打造的自媒體,在社交平台分享有關任何酒類資訊(癮型人的調酒世界,就算是其中之一)。
面對這麼多”素人調酒師”百家爭鳴的局面,都要歸功於疫情後吹起的居家調酒風潮,調酒師雖有專業技能,但鮮少有時間能經營自媒體,雖然素人調酒師非專業人士,但對於推廣酒類文化卻一點也不馬虎,確實有些也經營的有聲有色。
無論是視覺圖像化或是短影音,都有可能協助業績成長的管道之一。當然,知名自媒體的流量高,相對收費也高,其他中小型自媒體可能是在預算不高策略之下的選擇之一。
好比現在A咖的明星可能連發片、出專輯、舉辦演唱會等宣傳活動都需要靠網紅的聲量才能趁勝追擊,調酒師與店家的曝光度也可能如此。
7.蘭姆酒可能成為下一個流行風潮

我在《一次搞懂蘭姆酒A.O.C.》曾提過,去年(2021)台灣烈酒進口調酒相關酒類大崛起,其中又以蘭姆酒居冠,成長了37.9%,白蘭地&威士忌進口暴跌,顯然已有酒商悄悄引進蘭姆酒,至於能不能大放異彩,還得看接下來今年威士忌分配到台灣的量有多少。
根據《經理人》報導,全球疫情年前(2019年)威士忌在台灣的銷售額高達 546 億新台幣,蘇格蘭威士忌市占率(威士忌品項)就高達 92%(你就知道蘇格蘭有多愛台灣)。
蘭姆酒確實是在世界八大烈酒中使用最廣泛,也是消費群接受度最高的,從擁有神秘色彩的Tiki調酒、周杰倫最愛的Mojito到近幾年才脫癮而出陳年蘭姆酒純飲風,它更易被飲用,甚至取代亞洲女性無法純飲威士忌的寶座。
8.零浪費將成為必備條件之一

零浪費(Zero Waste)是指不製造垃圾,因應環保及永續發展的一種策略概念,就好比黑白手機轉換成智慧型手機的「必然」現象。
除了這幾年全球綠能環保議題得到重視以外,更重要的是它將會減少店家的開支,尤其是調酒師自營的單店,長遠納入品牌核心,將會有不少影響。
您可以將過期的葡萄酒蒸餾成消毒液,以榨檸檬汁的皮浸泡或做成裝飾,或將可食用的果皮做成發酵液&康普茶添增風味;近幾年調酒師使用的澄清(Carified)後的酪蛋白拿來製作餅乾、麵包,甚至是將香蕉皮製作成杯墊。
台灣這幾年也有餐飲業利用節能空調設備所產生的廢熱氣,循環使用在洗杯機加熱系統,估計可以節省17~30%的電費。
無論如何,零浪費將會是2022年最值得關注的趨勢之一。
9.餐飲業服務與體驗升級-VR虛擬
2020~2021最熱的話題非元宇宙 (Metaverse)、NFT (Non-Fungible Token)以及線上課程莫屬,如果是2019年有人告訴你線上課程能為調酒師、廚師帶來上百萬的收入,或是上千萬,你信嗎?
是的,沒錯!甚至已經有餐廳、酒吧開始製作自有品牌的NFT,這隨科技的變化,這些事竟然在短短的兩年內發生,你擋都擋不住!
接下來,高檔餐廳或是酒吧也可能將原有的AR擴增實境(Augmented Reality),轉為VR虛擬實境(Virtual Reality),這兩者都在增加消費者更深層的體驗。
AR的好處是能將獨立店家的酒單、特色、原物料與原產地透明度做到最高,減少紙張、節能減碳、增加互動性。
VR能將人體五感做到極致,過去的「不可能」將成為「可能」。比如:未來顧客在酒吧喝酒,透過VR眼鏡就能與全世界的酒吧客人交流,並即時翻譯各國語言,透過不同文化的體驗,也讓娛樂性為產業加分。
近期,Diageo 與 Bacardi 也推出了 Virtual 以及 Mix Lab 互動式的APP與網站,為的就是想將雞尾酒漸漸搬入虛擬世界,有興趣的客官,不妨可以參觀。
10.3D列印技術成為視覺新寵兒
3D列印技術機或許對一些老職人來說,簡直是失禮又無趣的傢伙,就像是幾年前開始興起的"Ice Ball Maker“一樣,它比人工鑿冰更快速、更圓、更有效率,卻被遵循古法的調酒師認為「阿這麼圓、這麼快要幹嘛?!」,先不討論心理層面因素,不可否認,透過科技的發展,它確實幫助調酒師節省更多時間,來做更需要專注的事。
無論是在甜點、蛋糕、咖啡已經有店家使用3D列印來取帶人力,更精準、更標準化的出品,還能即時列印客戶所需圖案。
Diageo World Class 也在2021的世界盃中展示3D列印的機台,雖然我們知道這是贊助商的業配廣告,但如果單位不認同的趨勢,應理將不會出現在賽事當中,畢竟全世界最大的酒商之一,這可是掛著招牌的。
台灣目前擁有3D列印機台的酒吧還算少數,平均一台要價3~5萬(低配),是否真的入手還需考量成本效應與口袋夠不夠深。
我的觀點

回顧過去半年,對於餐飲業者來說簡直像是空氣中隨時挾持著低氣壓。至今,新冠肺炎還是持續壟罩著全球的大環境,儘管我們感到心疲力盡,這種充滿不確定的未知數令人們感到無助,但我們更應該在乎健康的重要性,無論對於消費者或是調酒師們都是如此。
調酒師能從酒吧中的雞尾酒開始著手,選擇更天然的策略,無論從原產地、食材或是調製方式。另外,調酒師應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況,保持運動習慣,飲食與睡眠應更規律均衡。
2022 年調酒趨勢:為健康乾杯
雖然餐飲業看似在2021年打了場敗仗,但也將餐飲業的無限可能搬上檯面(有點像是鹿鼎記六合童子那段,將銀針插在周星馳身上最痛的穴道上),線上課程、雲端廚房、外送平台都是餐飲業逼不得已伸出的觸角,雖然還是很辛苦,但唯有跟上改變的企業才能永續。
無論如何,我們都希望今年能是酒吧業者/調酒師大豐收的一年,為健康、業績Cheers!
我是Marty,新年快樂!我們元宇宙見!
未滿十八歲請勿飲酒,酒後不開車
歡迎加入「施房調酒研究室」一同討論調酒、酒吧、烈酒、無酒精飲品等相關話題。
LINE 社群:https://reurl.cc/9Zokya
